书香法院·学党史第二期:以“史”凝智 以“史”铭志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一群有故事的法院年轻人
一位爱听故事的基层法院院长
在结束一天忙碌工作后的晚上
兴致勃勃 促膝长谈
是什么样的党史好故事?
如此吸引住了他们!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为此,老河口法院坚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牵引,把学习教育贯穿队伍教育整顿始终。随着教育整顿走向深入,干警们的党史学习“情怀”变得越来越浓。4月19日晚,老河口法院“书香法院·学党史”第二期读书分享会如约而至,青年干警们将读书屋布置一新,院党组书记、院长关健同志以“分享嘉宾”身份参加。
本次分享会由青年干警以近期阅读的《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红岩》《长征》《战上海》等经典著作为切入,摘取党史好故事展开分享,穿越时空隧道,重历荆棘之路,从中体味革命先烈们的斗争智慧与人民情怀,探寻先烈们在面对抉择时的心灵激荡与赤胆忠诚。
以史“照”初心
以史“观”使命
张洺恺:每学党史,每有进益!
最近在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全书共有十章。一百年是一段漫长的征程,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奋斗不息的足迹,彰显着百年大党的精神风骨。学好党史,就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
李伟:人的一生,总归要有一个信念支撑着自己!
最近我正在读军旅作家王树增所著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处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之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是什么让他们慷慨赴死?又是什么让看似不可能的长征最终取得了胜利?是信念,是坚强的信念。
朱晓航:心中要始终瞧得见、分得清善与恶!
今天我要讲的是《红岩》中的一段历史,“小萝卜头”的故事。在阴暗矮小、阴暗潮湿、终日不见阳光的牢房里,小萝卜头每天坚持上课,并成为狱友们的交通员,使解放军不断胜利挺进的消息,激励着狱中每个革命同志继续斗争。他牺牲时甚至不满9岁,手里紧紧握着的是狱中老师送他的一小节铅笔。他的一生不知道真正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但是在他的心中,却始终可以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善与恶。
陈建辉:不愿高声语,恐惊当事人!
最近在诵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在党史学习中渐渐地感受到了先烈们不屈抗争、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感悟到了自身的影子,我们本身就来自群众。从最开始接触案子中,能感受到当事人的无助,于是越来越能体会身而为人的不易,能感受到我们所审判的不仅仅是案子,更是双方当事人的人生。“不愿高声语,恐惊当事人”,多一点平和,少一点戾气,一言一行能服众人,法官能做的既是以法理之情抚平伤痛,更是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力量。
徐皓天:严守纪律,心系群众!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做《战上海》。整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情节有两个,其中一个是解放军入驻上海当天,天上下着小雨,解放军凌晨到达上海市区,为了不打扰居民休息,在马路边席地而卧、就地修整,有的居民邀请解放军战士进房休息,但谁也没进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上海市民,解放军是正义之师,是有纪律的部队,是真真切切心系人民的部队。
高袁原:牢记初心使命,坚决抵制诱惑和腐蚀!
最近,我读了《中国共产党简史》,其中提到的“三反”“五反”运动令人印象深刻。联系到当下正在进行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三反”“五反”运动具有强烈的教育警示意义,改革开放数十载,一些不法分子频频向国家工作人员掷出糖衣炮弹,政法队伍首当其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务必要牢记教训,牢记初心使命,坚决抵制诱惑,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坚决防止渗透和腐蚀。
彭灿: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
翻开《中国共产党简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毛泽东同志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刻了解到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团结形成工农联盟,最终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汪婉秋:困难就像是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最近我正在阅读《红军长征记》,是工农红军的将士们在长征到达陕北后写成的,堪称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面对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一重又一重的困难,却被这支坚韧不拔的队伍战胜了。由此可知,面对困难,只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才能战胜一切。
姜柯:青春壮哉,今天的青年一代同样堪当大任!
今天,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一篇专栏文章《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看一百年的中国去上海”,黄浦区云南中路一个不起眼的门脸,白色恐怖下,谁能想到,在隔壁戏楼的曲艺声里,在一楼诊所的喧闹熙攘间,位于二楼的“福兴”布庄居然是敌人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中共红色中枢。百年前,这个国家的主义很多,但那群青年只相信马克思主义,是一代青年用胆识与智慧改写了百年前的风云。青春壮哉,今天的青年一代同样堪当大任。
杜定娇:秉持公平正义之心,为群众排忧解难!
无论是建党之初的红船精神还是革命战争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亦或是抗疫精神,都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不变初衷。每当我在接待当事人时,群众那充满期待的眼光、对法律知识的困惑和对公平正义的渴望,让我深深感受到人民法院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督促我始终保持公平正义之心,为群众排忧解难。
李凯:血脉相通、生死与共,密切与群众联系!
前段时间刷到一段外交部对外回应的一句话,“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这是多么触人心弦的语句,充分诠释了祖国的强大,而这都离不开一代代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在漫漫万里长征路上发生了许多感人事迹,比如借宿老百姓家中,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的三名女红军,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真真切切地反映了我们党从成立之初的不变宗旨。
“学”意未尽
“谈”味正浓
在认真听取青年干警的学习感悟后,院党组书记、院长关健同志指出,大家在党史学习中取得了较大进步,令人由衷感到振奋和高兴!
他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当下法院工作,以入木三分的理解、大道至简的体会、谆谆善诱的细心,从做事、为人、学习等三个方面与青年干警展开交流。
司法办案要加强调查研究。当事人打官司,希望把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会各讲各的理。而我们办案要全面了解案情,就需要了解纠纷背后的成因,实地走一走做好案外情况调查,是非曲直才会清楚。有很多纠纷的产生可能就是小矛盾的累积,这些通过卷宗材料是体现不出来的,知道了矛盾的根源,我们自然会考虑到当事人情感上的可接受程度,尽管这样对所有案子很难做到,但复杂的案子一定要从案外找原因去解决。
群众工作要做到换位思考。我们公职身份摆在这里,既然我们的初心就是帮助群众解决纠纷,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当事人?在善于倾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耐心交流中引导当事人坚守法律原则。如果我们足够耐心,就能让当事人切切实实感受到我们是在为他(她)负责,就一定能取得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司法公信力就会在群众的口碑中不断提升。
对待工作要解决好吃苦的认识问题。为什么要吃苦?在学习上吃苦,五年之后就会有大变化。经济社会在发展,我们更要发奋努力,适应社会、赶上时代,把学习当成终身习惯,让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价值得到体现,这就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吃苦还是一种奋斗精神,吃苦不能有目的性,也不会有对等性,要能吃苦,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在别人不愿吃苦的时候自己愿意吃苦。
接人待物要解决好吃亏的认识问题。等大家到了一定认识程度,就能深刻体会到“大智若愚”的含义。能吃别人不能吃的亏,有修养的人不会去争得一时,争赢了又怎样?更多的人看到了你的克制、你的善良,而不会看到你很懦弱。学会吃亏是一种忍让,你的人际关系会更好,你带领团队的包容心会更强,你会把不同性格的同志团结在一起,所有吃的亏都不会毫无价值、毫无用处。
学习提升要坚持做到三个“学”。一要学党章,党章规定的首先是党员的义务,接下来才是党员的权利,因为共产党员选择的就是吃苦在前,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除此之外没有个人私利,学好党章是一个党员思想上的根本觉悟。二要学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一个是做人的底线,一个是做事的底线。哪些是红线逾越不得,哪些是高压线踩不得,就是要时常把自己的行为与准则、条例对标对表,确保永久不犯错误。三要学好职业礼仪,比如穿法官装、警装,就是要规规矩矩,要知道穿上工作装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法院的形象。如果大家把礼仪学好了,情商就会更高,对待当事人作风就会好,一个优秀法院人的形象就会体现在细节之中。
思想是行动的先决!思想问题不解决,看似行动正常,实则不然。如果大家把以上几点都努力提高了,注重文明素养,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我们就会与日进步。年轻干部是要经过摔打的,院党组对大家充满信任,将从细节上为大家做好服务,在生活上持续提供关爱与温暖,努力帮助大家更好更快成长,不断提高我们整个法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史”凝智 以“史”铭志
学习党史 总结经验 观照现实 推动工作
思绪沉浸的机会不愿错过
全心投入的时光总觉短暂
领略初心
领略智慧
领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