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平安稳定 融入基层治理《襄阳日报》头版里的老河口法院作为!
市委政法委统筹“一盘棋”、政法单位拧成“一股绳”、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人社、司法、工会等部门组成专班,协助公司开展职工安置;市乡村三级“解纷网”通过“法院+”“法庭+”把解纷资源聚点成面、连成一片;“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更加健全;“聊-帮-问-看”家事解纷工作法入选湖北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 先进典型;“三个1+1”道交解纷工作法入选襄阳市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 先进典型……
日前,《襄阳日报》头版刊文:蹚出基层治理新路子 谱写平安稳定新篇章--老河口以新时代“枫桥经验”擘画基层治理新画卷纪实,详实介绍了老河口市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夯实平安建设根基的新成果,多处展现了老河口法院“聚焦平安稳定、融入基层治理”的身影,也为广大群众打开了一扇了解法院工作的“窗口”。其全文如下:
蹚出基层治理新路子 谱写平安稳定新篇章
--老河口以新时代“枫桥经验”擘画基层治理新画卷纪实
三联三清”综合解纷工作法等7项经验成势见效,分获全国、全省、全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更加健全,“一张图”全面摸清治理工作“家底”……
这一项项来自基层、焕发生机的治理方法和经验,都是老河口市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夯实平安建设根基的前行印记。
近年来,老河口市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精髓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全市上下敏锐发现治理过程中隐藏的短板弱项、风险隐患,通过精准“问诊开方”、全面“提档升级”,实现了平安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数字显示,老河口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有效率从2021年的79.06%连续攀升至2023年的91.79%,2023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襄阳市排名第一;该市成功跻身第一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示范单位,连续三年获评“襄阳市优秀平安县市”。
洞察市情,探索良法,基层治理接地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大江南北落地生根。在老河口,这项经验也在不断探索中被赋予新的内涵,于火热的实践中拔节生长。
两省交界地区,市域内民企林立、百姓聚居,治安情况复杂……这是三年前老河口市的市情,平安建设工作压力很大。
2021年,新一届老河口市委把平安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针对矛盾纠纷排查等七项工作,提出了平安稳定“七个做实”要求。
在此背景下,各地乡镇、村组、社区纷纷发力,一批批实招、巧招、妙招不断涌现——
从基层发源、在该市主推的“三联三清”工作法,以联排摸总量“清底”、联调去存量“清仓”、联防控增量“清源”,推动矛盾纠纷预防早、发现早、处置早。2023年11月,这一工作法成功入选全国104个创新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目前,这项工作法已在该市范围内广泛推广,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提供“河口方案”。
洪山嘴镇西与丹江口市接壤,北与河南邓州、淅川相邻,是个典型的“口子镇”。近年来,该镇探索推进“133工作法”,依托镇综治中心建强一个矛盾调处阵地,织密矛盾“摸排预警网”“联合处置网”“闭环管理网”三张网,用活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综合平台、“12345”热线、阳光信访信息系统三个平台,连续三年获评“老河口市平安乡镇”,实现了全镇从“治安洼地”到“平安高地”的蜕变。
在鄂豫两省交界的孟楼镇李河村,李春元等一批有威信、懂政策、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村民,被聘为了村里的“平安知客”。他们不仅是民情信息收集员、政策法律宣传员,还是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将矛盾、风险拦截在了“基层村”这“最后一公里”的范围内。
老河口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冯春风告诉记者,如今,老河口市运用“共同缔造”理念,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形成了“处处有‘枫’景”的“矩阵效应”。
协调联动,综合施治,奏响平安大合唱
2023年底,老河口某棉纺织企业有限公司进行改制重组,拟裁减53.9%人员。在这样大规模的裁员中,如何保障员工合法利益和平安稳定,成了最大的难题。
得知情况后,老河口市委政法委研判决定,由综治中心牵头启动集体性劳动争议调处应急预案,人社、司法、工会等部门组成专班,协助公司开展职工安置工作。
一声令下,工会、人社部门迅速制定《停产职工安置实施方案》,司法援助中心为劳动者提供全程法律援助,劳动仲裁机构对调解案件及时进行仲裁确认,工会对特困职工家庭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并实施常态化帮扶……
在各部门的配合下,截至今年4月底,该公司已先后与178名员工达成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按时支付了拖欠工资以及补偿金等费用。
老河口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陈文贵告诉记者,在整个调解过程中,该企业改制目标顺利推进,职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这都要得益于政法委统筹“一盘棋”、政法单位拧成“一股绳”、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这种“合力”,在老河口市平安建设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
在老河口市综治中心,1994件矛盾纠纷被成功调解,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群众和企业节省诉讼费用达1000余万元。
这要源于政法委及公、检、法、司等19家单位的矛盾纠纷调解职责被统一整合,8个部门、12个专调委、4个社会组织联合入驻办公,打造起一个一站式“解纠超市”,实现了“访、调、裁、审”一站式定分止争。
2023年,老河口市刑事警情较上年同比下降42%,刑事案件、盗窃案件立案同比分别下降23.84%、38.68%。
这串数字的背后,是公安机关聚焦“122”强基路径,持续优化“两翼三边四区”警务布局,在城区有“点上守、线上巡、合围堵”,在农村有“派出所联勤、警务室联片”。巡防不断向“末梢”延伸,雪亮工程、平安乡村、一键报警等资源接入“大脑”,治安掌控力不断增强。
在法院,诉调对接的“调”,也不断向前延伸。市乡村三级“解纷网”通过“法院+”“法庭+”把解纷资源聚点成面、连成一片。老河口市法院依托市综治中心,牵头成立并入驻8个“法院+N”联调组织,实现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今年以来,该院共诉前调解1771件,调解成功分流率达65%,速裁快审周期较普通程序缩短43%。
政法力量充分凝聚,社会力量群策群力……老河口市正通过党政主导、政法主力、部门联动、属地主责、齐抓共管,奏响平安稳定的“大合唱”。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积厚成势显效能
去年底,当城乡居民医保征收工作接近尾声时,老河口医保部门发现缴费人数同比少了1万余人。要在最短时间内摸清这1万余人所在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联系方式,这可不是个小工程!
而在“基层社会治理一张图”平台,工作人员仅用两个小时就比对出10190名未参保人员基本信息。
老河口市城运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吴彩云说:“原本需要10个工作人员近两周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分分钟’完成。这就是基层治理质量提升的生动体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治理效能的“蜕变”,要从每个“细胞”里下功夫。在老河口,基层治理工作正通过全要素夯实治理“基底”,不断激发治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从“管长远”做起——
在老河口,“日研判、周调度、月分析”机制成为一项“雷打不动”的做法。市领导坚持每周召开调度会,对市域内平安稳定风险进行分析研判,重点任务现场交办,重大风险联席研判,重要工作调度督办,并实行清单式、销号式、跟踪式闭环管理。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从“强基础”做起——
老河口市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成效显著,三级综治中心全面达标、全域覆盖,累计接待群众30000余人次,成功调解纠纷4000余件,调解金额9000余万元,调处成功率达96%以上,收到锦旗和感谢信等20余幅(封)。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从“解难点”做起——
2021年3月以来,老河口市检察院试点探索认罪认罚案件相对不起诉社会公益服务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轻罪人员回归社会的社会治理难题。该项工作创新被最高检转发供各地学习借鉴,得到中央政法委的肯定和推广,并被确定为全国社会治理现代化“优秀创新经验”。
截至目前,该院认罪认罚案件相对不起诉社会公益服务已完成并考察合格的有337件、369人,总服务时长达23840小时。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从“精细化”做起——
2022年起,老河口市启动了基层社会治理“一张图”建设,以实有房屋为基础,采集实有人口数据,构建全域“以房查人、以房管人”的市域治理能力。在这张“图”上,辖区内有“哪些人”“可能发生哪些事”,得以与医疗机构、微型消防站等城市资源和网格员、民警辅警等服务资源一一对应,形成了从发现到处置的全闭环基层治理模式。
未来,这张“图”不仅服务于基层治理,还将为住建房屋普查、统计人口普查、“双报到”党员管理、惠农政策兑现、卫健突发公共卫生防控等各行各业提供“数据底座”。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积厚成势、全面推进……老河口市在全局谋划和基础提升中,探索出有自身特色的基层“善治之道”,也为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的“平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