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 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红色驿站”进法庭 “三治融合”出新解

时间: 2021-12-09 15:05 来源: 老河口法院

老河口法院酂阳法庭坐落在酂阳办事处航空路社区,位于法庭接待区的“红色驿站”,如今已成为这条城市主干道上最亮丽的风景。每工作日上午8:30,法庭都会在驿站里举办一场法治“微课堂”,通过每天讲授几分钟的小案例、小故事,系统解说民法典。社区居民已经熟人熟事、如入自家,忙碌经过的人也会停留片刻、驻足一闻。

酂阳法庭共辖酂阳、光化、李楼两个街道和1个镇,常住人口约30万人,占老河口市常住人口的71%,辖区内既有老城区,又有城乡结合区,更有大小企业林立的经济开发区。就在这方水土,这个仅有10名干警的“全省法院示范人民法庭”,正在探索一条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引进“红色驿站”,实现“零距离”解纷

街道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人民法庭则处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为深入落实党建引领的“三治融合”机制,酂阳法庭与驻地社区联合搭建起了“红色驿站”,让法庭更加贴近基层群众,也为方便群众说事打开了绿色通道。

群众的日常生活,总夹杂着些许鸡毛蒜皮、家长里短,虽没必要对簿公堂,可心里却久久藏着肝火,最终使不少小纠葛转化为大矛盾。当“红色驿站”落地在酂阳法庭那刻起,群众的心便“热火”了起来。驿站既融合了城市阅读、四点半学堂、社区养老等服务功能,更凸显了纠纷多元化解和基层社会治理元素,俨然一处帮助群众化愁解怨的红色阵地。

群众需要个“讨说法”的地方,建在法庭上的“红色驿站”便承载了这一功能。“孩子被欺负,是小事儿可也不算是小事儿!”老张因为孙女被小区邻居孩子欺负的事儿找到社区,在社区干部、法官的主持调解下,几句话的功夫,两家人就在驿站里化解了怨气,一举解开了他多日的心结。没过多久,“社区主事、群众说事、法官理事”的做法很快在居民中传开。

启动“党建引擎”,实现“组团式”解纷

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将法庭工作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格局,是酂阳法庭对“红色驿站”功能的深入解读。为强化协同共治,法庭主动联系乡镇党委、司法行政部门,将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等调解资源引入“红色驿站”,并专设调解区域开展纠纷调处。

与此同时,35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双报到”为载体,向航空路社区派驻了党员干部。经社区有序组织、法庭培训指导,“双报到”党员、热心群众也成为一支不可多得的调解力量。各类调解人员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形成了党员群众劝解和解一批、社区干部协调解决一批、诉调对接联动化解一批的网络调解大格局。

 

针对基层纠纷多发生在家庭内部、乡亲邻里之间的特点,法庭根据类型化案件审判要素和标准,指导社区对矛盾纠纷详细登记、分类造册、制作笔录,综合考量矛盾成因和人情因素,指导调解人员积极开展因案施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调解,尽最大努力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平息纷争,促进家庭、邻里关系修复。

化身“共享法庭”,实现“全链条”解纷

群众需求在哪里,人民法庭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此,酂阳法庭以加快推进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为契机,将“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网上立案、裁判文书查询、失信被执行人查询等系统,导入设在驿站的互联网电脑,并给予操作指导,帮助群众“上线”一键解纠纷。从此,“红色驿站”又化身为一处群众自助式“共享法庭”。

同时,法庭全面推行“分调裁审”机制,坚持将调解工作贯穿始终,促使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对于诉前调解成功的纠纷,通过线上线下对接,及时予以司法确认,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经引导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法庭又将适宜调解的案件委派、委托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实现调解与诉讼的双向驱动。进一步加大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力度,使办案周期大幅缩短,万元以内的小额财产纠纷基本得到即时履行。

法庭通过与社区达成共建协议、实现资源共享,还为解决送达难、执行难问题寻求了突破。一方面,由社区网格员协助完成对居民的法律文书送达,既消除了当事人抵触心理,又可乘机开展庭前调解,并通过调查摸底将案件审理工作向前端延伸,为高效审理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法庭通过建立案后回访机制,联合社区开展判后答疑、“终端调解”,积极促成案件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从而节约了执行成本。

打造“无讼街区”,实现“需求侧”解纷

在驻地社区,酂阳法庭不断延伸诉讼服务链条,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和社区台账,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群众诉求早知晓、早预防、早化解,实现诉源治理工作“线上依托网络大数据、线下依靠网格解难题”,助力打造“无讼社区”“和谐小区”。这些工作经验,正逐步向辖区内其他村组社区乃至企业辐射推广。

为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酂阳法庭全面向辖区派出“一村一社区一法官”“一企一法官”,协助建立预警研判机制,主动抓好风险排查,及时调处矛盾纠纷。法庭通过将法官、法官助理的姓名及联系方式,在村组、社区、企业予以上墙公示,确保群众诉求得到第一时间回复解决,先后成功集中化解了巴黎都市、光彩市场、雅斯超市等群体性矛盾纠纷。

法庭坚持驻庭审判与巡回审判相结合,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履行,把一站式司法服务送到困难群众身边。同时,在经济开发区设立巡回法庭,与辖区企业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常态开展走访企业、联合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为企业提供订单式司法服务,着力营造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办理的丰庆源公司复工复产案入选省法院典型案例。

当前,“人民法庭+红色驿站”纠纷化解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自驿站运转以来,共开展调解人员指导培训5场次,面向群众宣讲民法典22场次;共接待群众来访200余人次,其中接待辖区企业代表8人,解疑答惑14项企业法律问题;共收集群众矛盾纠纷29件,展开调解36场次,无一转化为诉讼案件。在“红色驿站”的加持下,酂阳法庭共调解、撤诉结案124件,通过巡回审判、入户调解就地化解纠纷23件,无一转化为信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