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 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我为群众办实事⑪|远程庭审解民忧,公平正义不缺席

时间: 2021-05-11 15:15 来源: 老河口法院

老河口法院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全过程,立足审判职能,不断延长服务半径,依法、及时、充分保障涉诉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让公平正义的实现更高效、更便捷、“不缺席”。

近日,老河口法院民一庭受理了一起特殊的离婚纠纷案件,被告因刑事犯罪被羁押,不能正常出庭应诉。面对这个难题,办案法官立即转变思路,很快将开展远程庭审提上了审理日程,最终巧妙化解了这一难以调和的矛盾纠纷,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障。

案情回顾

原告郑某与被告李某系夫妻关系,于2010年2月登记结婚,婚后分别于2010年、2016年生育一女一子。2020年2月,李某因涉嫌强奸罪被逮捕,郑某向法院起诉离婚后又因故撤诉。2020年11月,李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刑罚,郑某认为李某的行为已经严重伤害了夫妻感情,且夫妻感情已经破裂,为了维护合法权益,也为了子女身心健康,再次起诉请求判决原、被告离婚,并请求婚生女和婚生子均由郑某抚养。

审理过程

受理案件后,向被告送达应诉材料成了第一件难题。经了解,得知被告正被羁押于老河口市看守所,看守所对在押人员探视的程序十分严格,难以见到被告本人。考虑到刑庭对看守所的探视程序相对熟悉,承办法官遂虚心请教同事,最终成功将应诉材料送达给被告。

应诉材料送达后,如何开庭又成为另一件难事。因离婚纠纷具有特殊的身份属性,需当事人亲自出庭参加庭审,但被告现处于羁押状态,无法正常出庭,使得庭审难以进行。基于此,民一庭干警再次向刑庭同事“取经”。

“利用远程庭审设备进行庭审,一端连接法庭,另一端连接看守所,既充分保障了被告的诉讼权利,同时也方便了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参加庭审。”做好充分准备后,该案借助远程审判系统得以顺利开庭。

 

而庭审中的一段“插曲”的处理成为了接下来的又一个难题。被告在庭审中情绪激动,使庭审一度陷入焦灼。承办法官在极力安抚被告情绪的同时,注意到被告的母亲也来到了现场旁听,在与被告母亲进行充分沟通后,被告母亲愿意通过视频与被告进行沟通。听着自己母亲声泪俱下的劝说,被告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承办法官抓住时机,立即主持双方当庭进行调解。考虑到小孩日后的健康成长,被告同意了原告的诉求,并表示一定会在监狱好好改造,争取早日获释、重新做人,双方“和平分手”,就离婚后的有关事项处理达成了一致意见。至此,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远程开庭切实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节约了诉讼成本,真正体现了便民、利民、为民的司法情怀。”庭审后,原告代理律师对老河口法院切实为民办实事的做法表示赞赏。

承办法官表示,将秉持为民司法情怀,把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更多转化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具体举措,继续探索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办案模式,切实解决好涉诉群众矛盾纠纷,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新技术手段的运用,最大限度为当事人提供了诉讼便利,有效提高了司法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促使办案人员主动学习,不断提升司法能力,从而助推审判业务与信息技术达到深度融合,使得“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老河口法院将始终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提升司法审判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