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 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庭在线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薛集法庭:“庭”“站”共发力,绘就新“枫”景!

时间: 2024-08-06 17:25 来源: 老河口法院

今年以来,老河口法院薛集法庭积极探索建立“人大+法治”联系制度,通过“平台联建、纠纷联调、信息联通”,促进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与人民法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地方法治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

平台联建,变“法庭独唱”为“多方合唱”

前移司法服务端口,指导薛集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置法律咨询专岗,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搭建起法庭与村民的“连心桥”。特邀两名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的代表担任专岗负责人,指导基层人大代表向村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援助和普法宣传等服务,引导当事人依法解决纠纷。协助制定《薛集镇代表联络站法律服务工作室章程》,规范驻室代表行为。

助力提升人大代表队伍法治素养,组织“零距离”观摩庭审过程,参与制定《薛集镇人大代表参加庭审旁听规则》,让人大代表们能够直观学习起诉、答辩、举证、质证、辩论等民事诉讼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今年以来,以小组形式共组织40余名人大代表参与庭审9次,结合案件征求代表对诉源治理意见建议17条。

纠纷联调,变“调解为辅”为“调解优先”

建立“人大代表+法庭+司法所”调处模式,法庭干警参与组建包含10名成员的调解队伍,做到法庭、人大代表、司法所无缝对接,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有效衔接。采取分级调解,对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土地利益纠纷等常见多发纠纷,由人大代表开展一级调解,未化解的,人大代表将调解结果反馈给法庭,由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等联合开展二级调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今年上半年,“站”“庭”联合化解积年矛盾纠纷7起。在薛集村发生的一起鱼塘转包合同债务纠纷中,法庭与人大代表共同释法说理,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协议,现场支付鱼塘转包费欠款致履行完毕。

信息联通,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

完善“站”“庭”联合交流机制,共建代表联系选民微信群,畅通法官与人大代表信息分享渠道。邀请人大代表调研法庭、走访群众,对履职中发现的乡村治理问题,共商解决办法。

与专业律师、法务人员达成协作,将其个人资料、服务方向和联系方式等收集整理,制成调解咨询服务二维码,张贴在人大代表联络站。来访群众可快速联系到相关领域律师,一对一获取专业的法律帮助。今年上半年,共为23名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咨询服务。开展“法庭+人大”联合普法活动,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不足意见并及时改进。通过信息共享,将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法官的“专业优势”注入矛盾化解合力中,不断提高解纷效率和效果,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