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法院干警教你“守住钱袋子”!
“低门槛、零风险、高利息、日返息”
面对这么多的诱惑,
您是否动心过?
千万警惕!
这些都是非法集资的“障眼法”!
在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期间,老河口法院干警来到抗战广场开展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的防范非法集资普法宣传活动。带大家一起了解,什么是非法集资?如何防范非法集资?引导群众进行科学投资、理财,增强理性投资意识,自觉抵制非法集资,共同守护幸福生活。
“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小分队”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等方式向广大群众普及法律知识,结合相关典型案例向群众详细讲解非法集资的特点、危害及防范方法等内容,提醒广大群众不要随意相信打着高额回报旗号投资理财的项目,遇到向陌生个人账户或境外账户转账的情况时更要提高警惕。
干警们热情解答群众现场提出的法律问题,为群众排疑解惑,引导群众提升知法、守法和用法的意识。
什么是非法集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年修正),非法集资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
非法集资行为需同时具备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四个特征条件:
非法性:未经有关部门依法许可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公开性:通过网络、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信息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利诱性: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社会性: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门槛低、时间短、收益大、稳赚不赔……”背后的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大多涉案资金巨大,一旦陷入可能面临血本无归。投资有风险,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希望广大群众一定要擦亮眼睛,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警惕高额利益陷阱,通过合法正规的途径理性投资,投资时要“三看一抵制”,一看投资项目是否是在国家相关部门有登记、备案;二看投资项目是否真实合法;三看投资项目收益是否符合市场规律;要抵制高利诱惑,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