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法院开放日”:聚焦家事及未成年人案件关护机制,推进纠纷源头治理!
4月16日,老河口法院开展“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专题开放日”活动,邀请民政局、教育局、妇联、团市委等单位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光化法庭(家事及未成年人审判专业法庭),聚焦协同建立家事及未成年人案件观护机制推进纠纷源头治理,共商举措、共促和谐、共护成长。老河口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叶非非主持活动。
会上,光化法庭首先报告了老河口法院2019-2023年度家事及未成年人审判情况,分析案件形成背后的问题和原因,并就推动纠纷源头治理提出意见建议。
与会代表就建立家事及未成年人案件关护机制进行了深入交流,从纠纷预防、修复、解纷“三位一体”治理体系角度,达成了加大宣传、部门协同、实质运行、共建品牌的一致共识。
同时,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类型化矛盾纠纷开展联合调解、心理疏导、判后观护、督促履行、回访救助等工作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及协同责任。
人大代表陈黎明:应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发挥基层组织优势,邀请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观护工作。
政协委员蒋志杰:应加强观护回访机制,对涉及妇女儿童维权案件进行定期观护回访,全面了解家事案件亲情关系修复情况。
团市委书记杜天浩:应加强沟通协调机制,定期通报协商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状况,进行分析研判,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市妇联主席刘娜:建立信息互通机制,针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社会影响面广、人民群众关注度高的来信来访,及时沟通,共同化解。
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袁海燕:建立联合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家事及未成年人案件法律业务知识、调处方法、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股股长王麒麟:加强宣传教育机制,通过制作微视频等多元化对外宣传平台,以社会帮教形式进行教育感化。
市法院光化法庭庭长胡琼:建立联调化解机制,法庭在审理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当事人情绪对抗激烈的家事案件时,积极邀请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妇联、团市委等部门参与案件调查、调解及督促履行。
老河口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叶非非作总结性发言。她指出,全面构建形式多样、运行规范、富有成效的家事纠纷及未成年人观护机制,需要审判部门与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妇联、团市委等单位形成合力,不断拓宽纠纷解决渠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使各类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公平、合理解决。同时,要探索出富有老河口特色、符合老河口实际的家事纠纷及涉未成年人案件联动化解新路径、新做法、新品牌,为人民群众解决此类纠纷提供多元、便捷、高效的维权服务和司法保障,促进妇女、未成年人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效,五家单位与会代表共同会签了《关于协同建立家事及未成年人案件观护机制推进纠纷源头治理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