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 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喜报!老河口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命名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时间: 2023-01-12 10:53 来源: 老河口市人民法院

胸怀“国之大者” 心念“民之小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决定,命名全国100个法院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老河口市人民法院名列其中,成为全省被命名的4家法院之一。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名单

(湖北省)

兴山县人民法院

老河口市人民法院

安陆市人民法院

浠水县人民法院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老河口市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办实事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是务求“人民满意”,锻造“过硬”之师。始终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红色袁冲挂牌成立襄阳法院青年干警读书活动基地,与检察机关联合成立襄阳首个“法律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全面巩固法院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该院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全部清零,诉讼、执行结案率均位居襄阳法院第一,拉练整改工作在全省法院会议作经验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入选全国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办理案件入选全国法院十大典型案例,14个集体、42名个人受到上级表彰,连续两年获评“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铸就“忠诚”之魂。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出15项司法为民实事清单,组织200余项办实事活动,干警足迹遍布全市106个社区、企业、农村,面对面听民声,心贴心解民忧。工作队长年扎根张集易地扶贫安置区,与群众共续“山海情”,帮扶干警荣获全省“最美奋进帮扶干部”称号。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直通车”,重复信访举报数同比下降42%,程艳好及张成娃案被省法院推荐为全国法院执行信访化解典型案例。依法兑付工人工资1736万元,帮助112名群体访农民工顺利解决“讨薪难”。联合武汉军事法院等六部门设立涉军维权服务联络室,切实维护驻地部队官兵及军属合法权益。

三是站稳“人民立场”,务实“公正”之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止黑恶势力“死灰复燃”。严惩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犯罪,守好百姓“养老钱”“看病钱”“救命钱”。 坚决反对家庭暴力,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向家暴出手“叫停”。依法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不影响“有劳动能力”,让智障群众误工费请求得到支持。用公平正义告慰亡者,“网红桥”水域溺亡等案相继服判息诉。发出《家庭教育令》《探望权履行承诺书》,为家庭教育及时“补课”,为探望权履行“上保险”。建立执行救助保险机制,有效破解“执行不能”。发出《执行和解建议书》《自动履行证明书》,让“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可以从头再来。

四是不负“人民期待”,深耕“发展”之陌。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重振老河口雄风战略中找准定位,持续服务“六稳”“六保”,审结涉企案件798件,盘活资产9600余万元,让27家企业走出困境,300余名员工稳住就业。牵牢抓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牛鼻子”,深化“法院+工商联”机制,运用“活封活扣”“滚动解封”等方式,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组织干警走进顺博铝合金、香园食品等企业,现场送法问需,共话党建促发展。该院成功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围绕汉江流域综合治理筑牢生态屏障,依法公开宣判中央督导组挂牌督办环境污染案,探索增殖放流“替代性”方式,为生态修复提出“最优解”。

五是紧跟“人民需要”,汇聚“善治”之功。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矛调中心建设为“龙头”,先后成立交通事故一体化协同中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等8个“法院+N”联调组织,推动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实现“访调裁审”一站式解纷。推进“告官能见官”“出庭又出声”,院长在政府常务会议作《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为城管、公安等部门“量身”培训,有力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联合开展大数据分析,逐步实现从“碎片化治理”向“一体化治理”转变,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老河口样板”。该院诉前调解成功率高达87%,新收诉讼案件同比降幅8.85%,诉讼服务质效位居全省法院第一,“法院+工会”工作在全省会议作经验交流。

六是建好“人民法庭”,攒足“强基”之劲。争当“共同缔造”生力军,变“你和我”为“我们”。全面建成人民法庭多功能室,推动法庭信息化建设集约集成。成立湖北首个“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守护“三线建设”老一代,服务保障“康养旅游”新业态。审查规范“三资清理”“三权分置”等农村各类合同308份,为乡村振兴夯实法治基础。挂牌成立襄阳首批驻人民法庭警务室,26名乡村调解员顺利上线,实现市、乡、村解纷路径“三级过滤”。依托“乡贤调解室”“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深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用接地气的“土办法”,解好老百姓的“烦心事”。“法庭夜校”送法下乡全覆盖,让鲜活的法治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