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 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司法服务大财政体系建设|国资“兜底”破产,破产“反哺”国资!

时间: 2025-08-04 09:33 来源: 老河口市人民法院

企业破产中,破产资产的处置变现,不仅直接关乎债权人利益,也是破产案件清算效果的直接体现。有的企业虽然“有产可破”,但资产难以处置,应该怎么办?

湖北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于2012年2月22日登记成立,其经营范围为叶黄素、红色素、虾青素及天然色素生产、加工、销售;保健品、药品、生物技术科技开发等。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某公司于2014年停产,丧失持续经营能力,截止2023年12月7日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之日,某公司负债总额6300多万元,资产负债率达179.59%。

经法院及破产管理人“全面体检”后发现,某公司主要资产为土地、房屋构筑物及附属物,位于老河口市化工产业园区,但因环保功能区规划限制,难以找到合适投资人竞买破产财产,遂可能沦为“有毒资产”。

“对某公司来说,‘资产’看似不少,但工业用地处置困难,若按常规方式,破产财产应逐一挂拍,交易周期长,会阻碍某公司快速出清,需要运用破产思维来对症下药。”破产管理人介绍道。

于是,在法院指导下,破产管理人拟采取“国资兜底—土地收储—二次招商”的思路,解决破产难题,盘活土地资源。

在随后召开的债权人会议上,管理人按照法院合议庭要求,向债权人充分披露了某公司的财产和负债情况,同时对可供选择的财产处置方式作了详细讲解,对可能的债权清偿率进行了测算。最终,债权人会议通过了“国资兜底”的财产处置方案。

2023年12月18日,债权人确认了在淘宝平台挂拍成交价34,880,668.00元作为破产财产变价款,法院实时向政府通报情况后,政府投资平台老河口交投公司同意按照该挂拍价成交购入。

依靠这一举措,某公司破产财产处置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破产企业能够足额缴纳拖欠税款500余万元,债权清偿率超过50%,案涉企业信访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政府投资平台资金流充盈,有能力一次性支付破产资产价款,可以在特殊资产处置中担任托底角色,同时也能够第一时间获取优质招商资源。”该案承办法官指出。

拍卖成交后,政府投资平台通过收储土地获得了银行大额授信,减少了融资成本,政府还可以依托政策优势,系统性统筹土地、厂房等资源,为招商引资做足规划。

国资“兜底”,破产“反哺”!政府与法院联动处置破产资产,破除了资产处置难题,最大限度维护了公共利益和债权人权益,实现了各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