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 抖音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喜报!襄阳市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
——老河口法院又上榜啦!

时间: 2024-02-22 16:53 来源: 老河口法院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近期,襄阳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展了襄阳市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评选工作,对50个创新工作法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并授牌,老河口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首创做法榜上有名!   

“三个1+1”道交解纷工作法

老河口市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致力于破解道交纠纷多发高发、诉讼程序多效率低、定赔标准难一致、赔付款项难到位等“症结”, 首创“三个1+1”道交解纷工作法,推动道交纠纷实现“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2023年,运用“三个1+1”工作法共成功调解道交纠纷258件,占比辖区年度道交纠纷总量的60.5%,调解协议自动履行率达79%,涉及金额2445万余元,为群众节省诉讼费用约合22.6万元。该庭被湖北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推出的“云调解”经验成功入选全省政法智能化建设优秀案例。

一支队伍+一套标准硬核建设“快处后台”

一是团队集结实现“闪组”。积极依靠党委领导,主动融入道交纠纷治理格局。以“法院+”多元解纷机制为牵引,联合公安交警、司法行政、银保监会等成员单位共同搭建道交一体化协同中心。设置协同调解室、法官工作室和全省领先的“智慧融合法庭”,司法、交警、调解、保险、鉴定等5方力量同时介入纠纷化解,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二是标准统一促进“闪调”。制定《老河口市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计算标准暨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情形损害赔偿责任比例划分标准》,让道交纠纷“组团”处置口径可操作、能统一。先后出台诉前调解规则、特邀调解员行为规范,吸纳6名退休法官进入调解员队伍,开展指导调解培训12场次,促进“宜调则确、当诉则立、无缝对接”,让纠纷实现快调快处。

三是专业引导助力“闪办”。推动法院诉服中心“分身落户”,在人民调解中心服务大厅设置引导窗口,接收分流诉求357件次。针对体弱病残等有特殊需求群体开辟“绿色通道”,代为登记立案、线上流转,手把手帮群众“打官司”。构建“简单纠纷当场调、复杂纠纷协同调、立案诉调现场办”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打通解纷工作的“最后一米”。

一根网线+一部手机开通端口“精准理赔”

一是解纷资源“一键共享”。充分发挥衔接诉与非诉“一手托两端”的职能优势,将关口往前移、链条往后延,积极打造道交解纷“线上通道”。会商开发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明确8条关联解纷路径,推动道交纠纷“全流程网上办理”,真正实现解纷资源在线集聚、解纷选择更趋多元。

二是司法确认“一键生成”。促进公安、法院等系统成功对接,打破信息壁垒,充分整合大数据成果。深度运用隔空对话、异步调解、录屏留言等14个功能模块,让时间差、见面难不再难。对于调解成功的纠纷,引导当事人在线申请司法确认,并自动导入数字法院内网系统;调解不成的,亦可即时立案、线上开庭。群众不出家门、不出医院就能一次解纷,再也不用一边看伤就诊、一边官司缠身。

三是理赔程序“一键锁定”。同步解锁在线理赔功能,当事人可线上提交医院就诊病历,一键计算赔偿项目,在大大提高结算效率的同时,满足当事人对赔偿标的合理预判的需要。调解团队运用公开透明的“方程式”,讲清交通事故赔偿项目及标准,让受伤群众感到不吃亏,进而理性维权。同时,尽力督促保险公司现场赔付或在约定时间内支付,让纠纷化解有始有终,80%的赔偿额度在提交10天内兑付到位。

一次鉴定+一起解决瞄准源头“清障堵漏”

一是紧盯“慢”源,推行鉴定前置。为解决鉴定程序过长、证明力较弱而拖慢解纷速度的“顽疾”,积极探索道交纠纷“诉前鉴+诉前调”模式,努力做到“诉前促鉴、以鉴促调、以调促履”。在一起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构成十级伤残的道交纠纷中,经引导共同申请诉前重新鉴定,鉴定结论虽不构成伤残,但调解员基于鉴定流程经双方共同见证,主持反复磋商,双方对调解意见愈加信赖,赔付全程仅用去三周时间。推行以来,纠纷化解平均用时缩短一半以上,调解自动履行率提升了26个百分点。

二是紧盯“隐”源,促进医保还退。针对道交纠纷化解中隐藏的医保先行支付未予退还问题,分析得出通报监管“缺位”、争议标的“漏项”、调解协商“模糊”、处理刻意“回避”等四大原因,有的放矢提出注重释明、实质处理、化解疑虑、源头预防4条意见。通过源头处置,严密防范因道交纠纷处理不当而引发的衍生矛盾,切实减少群众诉累和解纷堵点,防止医保基金“隐性”流失。

三是紧盯“患”源,纠治交通乱象。组织道交纠纷快处团队常态开展“街头调研”37场次,采取摆摊普法、上街疏堵、现场处置等办法,引导群众安全出行。针对违章掉头、不礼让行人、乱穿斑马线等问题,结合纠纷成因分析提出建议,指导交警、交通等部门新增“电子警察”、抓拍监控、交通信号灯、文明引导指示牌等设施,切实让群众放心出行。